著力選育高素質專業化干部
黨的十九大提出,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。這是適時適勢作出的重大決策,是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根本指針。四川省巴中市既是革命老區,又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,決勝脫貧攻堅、加快老區振興,決定性因素在干部。組織部門要著眼高素質專業化要求,在干部“選用育管”上精準發力,鍛造又紅又專、能沖善戰的干部隊伍。
鮮明導向引領,充分激發干部“內驅力”。用人導向是無形的令旗、無聲的驅動。要樹牢選人用人導向,讓政治上過得硬、專業上立得起、廉潔上沒問題的干部“吃香”。嚴守政治素質首位標準。從干部成長軌跡中立體式“透析”政治素養,實行看政治忠誠、看政治定力、看政治擔當、看政治能力、看政治自律和個人自評、專項測評、群眾評議、組織評定“五看四評”考察評價辦法,對政治上有瑕疵的干部一票否決。嚴卡專業素養“鐵標尺”。選拔干部既“重德”又“重才”,根據崗位職能設定考察辦法,采取“一看二聽三評估”,著重看學過什么、干過什么、干成什么,廣泛聽取上級部門、分管領導、所在單位、業內人士意見,綜合評估專業水平,考準察實,對專業素養不過硬的不使用,寧缺毋濫。嚴把廉潔重要關口。把廉潔作為選任基本前提,建立干部廉政檔案,精準“曬出底色”;嚴格落實“凡提四必”制度和“雙簽字”要求,將廉潔上有“硬傷”的干部拒之門外。
注重依事擇人,著力提升選任“匹配度”。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。堅持知事識人、依事擇人,使專業素養與崗位職能精準匹配,實現班子最優組合。分類構建結構模型提供科學指引。根據地方發展定位和部門核心職能,分類構建領導班子功能結構模型,指導班子近期調配、中期優化和后備干部儲備,避免主觀化、隨意化調配。推行差額比選挑出最佳人選。干部選任擯棄“定崗定人”傳統做法,推行“多選一”,從適宜對象中看誰更優秀、從優秀對象中看誰更合適,在反復比較中挑出最能干的“選手”。堅持常態研判推動動態優化。推行組織部門班子成員分片聯系地方、部門、行業,經常沉下去“轉悠”,當好“伯樂”發現“千里馬”,當好“診斷師”研判班子薄弱點,推動能者上、劣者下,補短板、強功能。
堅持引育并舉,激活專業干部“源頭水”。木無本必枯,水無源必竭。針對專業干部人才量小質弱,采取精準招引、靶向培育、實踐造就“三駕齊驅”廣開源頭,確保使用有梯隊、選擇有空間。對接需求精準招引。將有限編制用在“刀刃”上,重點招引規劃、工業、金融等領域緊缺專業干部,確保招引一個盡可能填空白、補弱項。聚焦薄弱靶向培育。把“內育”作為解專業干部急需之“渴”的關鍵之舉。實行市縣鄉村“四級”靶向培育計劃,采取校地院地合作定向培養,在市內開設專題研修班,各方面培育一批專業技術骨干;緊貼脫貧攻堅、鄉村振興,開展全覆蓋專題培訓,讓鄉鎮各領域都有懂專業的“明白人”。墩苗磨礪實踐造就。實施調任一批優秀干部到鄉鎮任職、遴選儲備一批后備干部和選派一批到上級部門、發達地區、基層一線等掛職鍛煉“三個一批”專業干部人才培養計劃,讓有潛質的“苗子”到脫貧攻堅、交通大會戰、產業發展“三大主戰場”墩苗歷練,在實踐摔打中提升專業素養。
突出嚴管厚愛,大力提振干部“精氣神”。精神不振難成大業。堅持政治、經濟、情感激勵和日常監管“四位一體”,鼓干勁、提士氣,凝聚決勝脫貧攻堅、老區振興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。強化政治激勵讓干部有奔頭。鮮明重基層、重實干用人導向,在脫貧攻堅中拿出領導職位“虛位以待”,激勵干部干事比拼,構建跨條塊、跨行業交流機制,對干事成事者架梯子、給位子,讓他們辛苦不心累。提高經濟待遇讓干部干有所值。推行科學化考核、差異化獎勵,讓干部付出與收獲成正比。采取增加財政補貼、發展集體經濟補充等方式,提高村社干部待遇水平。加大人文關懷讓干部暖心。改善基層干部工作、生活環境,多途徑建設周轉房、食堂、澡堂等,讓干部干得安心、住得舒心;建立異地干部特殊關愛機制,幫助解決家屬隨遷、子女入學等困難,讓其安下心、扎下根;建立干部特困救助機制,為困難干部紓難解困。